研讨会现场
2015年5月29日,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企业高端人才开发研讨会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教授、教育培训管理处处长邓丽曼及来自各院系的代表与来自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的企业高管座谈,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国际化高端人才需求、培育策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讲话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首先就教育培训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培养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提出了“六个结合”的意见。这“六个结合”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供需结合。清华大学作为人才的供应方一定要认真聆听市场和社会的声音,我们越来越需要需方加入到学校教育的定位、设计以及实施当中。第二,内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包括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与我们国内的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紧密相关,一方面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也要帮扶国内相关省份高校的发展。第三,长短结合。根据战略规划和企业需要,“急用先培”,长期的学位项目和短期的培训项目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第四,软硬结合。清华非常重视人才的视野,过去常说T型人才,而今天是π型人才,T的横是通识,竖是专长;而π的弯是代表与当前趋势紧密相关的专业内容,比如 “大数据”作为专业性工具和“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的研究。第五,主从结合。根据“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灵活培养各种人才。第六,教研结合。要把培训项目与案例积累,师资积累,知识积累相结合,丰富学科建设。最后,杨斌副校长提出“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与大家总结分享“一带一路”的体会,Globalization(全球化)其中一个字母由“B”变成“C”, 这是说走出去战略一定要跃升为走进去战略,真正走进那些国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实际需求,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与经验,今后清华也将发展这个企业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教师+”系列,作为清华的实践型教师;除了管理类的培训,今后也将充分发挥清华在生命医学、纳米技术、土木建筑等多学科的前沿研究优势,帮助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代表发言
接下来,来自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港湾海外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铁四局、中核集团等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就企业国际化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企业人才培养方式及校企合作等内容进行交流分享。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企业现在急需并缺乏的人才包括:属地化的经营管理人才;采购、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国际项目经理;熟悉外语,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同时还熟悉国际谈判的综合性商务经理;国际化的法律人才以及国际投融资人才等。希望今后清华大学能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平台优势,并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实践人才及面向企业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